小动作,大玄机

时间:2014-10-09 点击:456 发布:浙江省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

来源:《心理月刊》

姜振宇,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、微反应研究小组组长。综艺节目《非常了得》专家观察员。

“微反应”

全称“心理应激微反应”,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,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。

莱特曼博士穿过广场,从那些正在交谈的人身边走过。“我很高兴和你家人一起度假,你父母人太好了。”男孩冲女友笑着说,两道眉毛却被紧皱的眉头挤成了“八”字;“我甚至都不想要升职,他们开除了他,我感觉糟透了。”对着电话说时,这位职业女性的眉毛却在上挑,嘴角也忍不住翘起来;“我爱你,我会离开我老婆,我只是还需要点时间。”那个中年男子对年轻女孩说这话时,右肩不自觉地耸起……美剧《Lie to me》片尾,无声胜有声。

“姜振宇就是中国的莱特曼博士,要骗过他太难了!”在辨谎类综艺节目《非常了得》做嘉宾,使姜振宇拥有无数粉丝。但姜振宇却认为:“说没说谎并不重要,我们想要找到的是‘真实的心理感受’。”

人们常常歪曲解释彼此的语言。一个人谈话时发出的信息,只有7%来自说的内容,其他均为非语言信息。而这7%中还有很多时候是心口不一的——人平均10分钟会讲3个谎言。小孩子都是阅读身体语言的天才,他们的情绪表达往往很直接、真实,可是随着父母“不许对客人这样不礼貌”等等教育后,愤怒、悲伤、轻蔑、厌恶等“负面”情绪就被深深隐藏起来,成人后就会不自觉地戴上面具——尤其是要与陌生人沟通,甚或有利害冲突的时候。

其实,人最真实的情绪感受往往毫无保留地流露在无意识的小动作里。这些被称为“心理应激微反应”的小动作,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反应,不经大脑,接近潜意识,最能反映内心的真实感受。

眼前这位相亲对象不错,他是否对你也有好感?年底考评时上司找你谈话,你将面临的是警告、辞退,还是加薪?在精品店买衣服,或者和客户谈判,对方说的价位已经就是底线了吗?……

如果我们能正确理解对方的身体语言,就能采取相应对策,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,提高沟通效率。反之,不恰当的习惯性动作很容易造成误解和伤害(比如用手指着对方说话),最糟糕的是,我们可能根本没意识到对方的负面反应是因自己的小动作而引起,反认为对方有问题。所以,观察身体语言,既要看到“对方在告诉我什么?”,也要看到“我在告诉对方什么?”,减少不必要的误会,才能真正增进人际关系。

这场面试会成功吗?

面试时间通常很短暂,双方素不相识,靠什么来判断对方呢?身体语言是最佳观察点。微反应专家姜振宇,对常见的3种情境作出解读和建议。

作判断前先要了解情境,做逻辑预设——在大规模招聘和部分猎邀中,招聘方手握资源,比较占据心理强势。一个具有掌控感的人可能摆出任何姿态。在最初环节,应聘者不要过度关注、迎合招聘者,而应更多把精力放在展现自己。

作为自信的应聘者会有适度兴奋状态,但是不会太紧张。其动作幅度平稳,表情松弛,坐下后躯干自然轻微弯曲,双腿松弛平放,或并拢斜侧,使一条腿的力量放在另一条腿上。注意,如果你不是特别大牌,千万不要把双膝张得太开。

3C原则

我们不能轻易通过某些小动作对人下判断,而只能结合3C原则作出推测。

Context

背景经历:对言行举止发生的环境背景,理解得越透彻,就越能理解当下非语言行为的含义。

Congruence

和谐一致:观察语言传达的信息和说出的话是否一致。

Cluster

综合观察:了解一个人通常的行为方式,才能分辨这个行为是否有异常的信息。

招聘者表现出的姿态,也是希望应聘者展现相应的东西。严谨、沉稳、苛刻的敬畏型招聘者是要考察你的真实度(有没有撒谎?)和应对、承压能力,应聘者要用事实、数据说明自己能力、加入的愿望和诚实度;面对笑咪咪、感性、开朗的和蔼型招聘者,应聘者既要呈现真实,也要展现自己的人性面,表现得开放、自信但不过火。

应聘者如果捏造、掩饰事实,可能会出现如下反应——

在回答不需要回忆、思考、评价的问题时,视线频繁或长时间出现下移、、逃离,可能是在编造信息;

手部出现突然的异常的动作——在有思维、记忆复杂度的地方,会在述说的同时使用手势比画,表义,可能有编造信息,在背台词;

在被问及弱势、短处时,心虚的应聘者身体姿态会从松弛变紧、趋前;表情变得严肃紧崩;音量提高语速加快;内容大量堆叠、自我辩护——呈现明显的防守反击姿态。

阅读推荐 《微反应,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?》

作者:姜振宇

凤凰出版社 2011-05

在比较放松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用幽默的语言风格讲一个适度应景的笑话,或者把可以严肃表达的事讲得比较轻松,通过招聘者的回应试探其对自己的认可程度。

除了识别满意的笑容,也可以留意称谓,如果从纯社会性称谓变得更亲近一些,表示心理距离拉近了。如果鼓励的笑容之后,出现了开放式、现实信息的代入,更多倾听,并且表示出对你个人感兴趣,那么招聘者可能对你比较满意。

姜振宇:“亲密关系中一动分析的念头,你就输了。”

通过微反应分析人的心理状态,并不是几个金句标准就可以作出判断的简单事情。我们鼓励专业应用,不鼓励生活应用,尤其是需要投入真情实感的家人、爱人、朋友之间的应用,也包括因工作产生情感联系的同事间、团队抱团努力往前冲的时候,使用微反应只会起负面作用。

在情感关系中,一旦动了使用微反应分辨对方有没有说谎的念头,我们就把自己降到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。在有真情实感投入的关系中,正面情绪往往不需要压抑,隐藏的往往是不希望对方知道的负面情绪感受。

求真有什么用?分析对了,发现他在骗你,很尴尬难受;分析错了,本来他没欺骗你,反而导致关系恶化。所以,一动分析的念头,在这个情境中自己就输了。

如果你非常怀疑他/她掩饰或捏造,一定是此前就有宿怨,最好是去解开前面的心结,感情才能进行下去。识谎能力高超,也未必能让我们获得幸福,甚至可能相反。

让沟通Game Over的小动作

1.脸两侧的颊肌将嘴角拉向耳朵方向……

这是冷笑、嘲笑的表情。心理学家约翰·高特曼发现,当夫妻中的一方开始冷笑对方,他们的感情很容易走向失败。

2.侧着脸,仰头,抬高下巴……

这是傲慢和不屑,让人感觉在挑衅。如果是对上级、长辈、面试官或其他应当尊重的人做出这种动作,通常不久之后就会得到教训。

3.手一直插在裤兜里……

让人感觉他不想加入谈话。想表示坦率和真诚时,人们会无意间展开手掌。

4.两手抱头,身体后仰,跷起二郎腿……

这种“弹弓式”姿势是在显示自己的自信、无所不知,“这是我的领地”。采取这种姿势的男性居多。商务会议上这种姿势会让女人心生厌烦。

5.交叉双臂抱于胸前……

他可能对听到的内容持否定、挑剔等消极态度;他不会轻易走出自己的世界,你也很难融入其中。人们会觉得持此姿势的人可信度较低。

6.把嘴抿起来……

就像大脑在告诉我们闭上嘴巴,这说明某些地方出了问题,也可能表示他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,或者只是当时压力很大。